赛记分享I“麻薯”驾到 -2025浙江兰溪半程马拉松 - 2025浙江兰溪半程马拉松
2025浙江兰溪半程马拉松 欢迎您!

赛记分享I“麻薯”驾到

 

“我不跑,我可跑不动。”

“那你回兰溪干嘛?”

“我家那位跑啊,这是他第六次参加兰马,家门口的马拉松他是不会错过的。”

是的,我只是一名马拉松爱好者的家属,我给这个身份取了个名字——“麻薯”。

“早上温度有点高的,大概要20度左右了,你跑的时候自己注意一点啊,不要去想跑多少成绩。”“知道了,我自己会控制的,安全完赛,你们在终点等我哟。”

3月24日,第九届兰溪马拉松如期举行,这是我家属第六次参加家门口的马拉松,这届也是他跑半马最好的成绩。为了备战家门口的马拉松,他做了不少的准备。作为马拉松爱好者的家属,我见证了他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016年他第一次参加兰溪马拉松,这时候的他还是一名现役军人,凭着一些“老本”,他跑出了1小时48分的成绩,当时排名389名,这是他的首马,我清楚的记得,跑完以后,他说腿就抽经了,一瘸一拐的回了家。

接着2017年同样的赛道他跑了1小时45分,排名230名,似乎比第一次要好点,可跑完还是有抽筋。接下来的2018、2019年他继续参加兰马,但因为体重、年龄的增加,成绩不进反退,两次半马成绩差不多在1小时55分左右,这完全是吃自己体能的老本,没有系统的训练,怎么会进步?毕竟会跑步不等于能跑马。

 

 

时间转眼来到了2022年,家属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上班已经2年有余,缺少了体能锻炼,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他的体重蹭蹭蹭的往上涨。某一天,看着镜子中大腹便便的自己,他有些不敢相信,第二天,他穿上运动鞋开始了晨跑,这一跑就一发不可收拾。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除了下大雨、路面有冰冻没办法晨跑,他总是要晨跑,甚至去外地出差或家庭旅游他都要找到合适的线路出门跑。作为他的家属,我也抱怨过那么早出门是不是有点“魔怔”了,跑步有那么大魅力吗?经过几次“冲突”,他调整作息,每天4点多起床,洗洗弄弄,不到5点出门,6点多回家准备早餐,还把前一天的衣服也洗了,这一来我也找不到抱怨的点了。从强烈反对到默默接受,再到现在的悄悄支持,他在用实际行动让我看到他对跑步的热爱。

当然光凭一腔热情也是不够的,从会跑步到能跑马,他向遇到的跑友请教,在网络上翻看专业的跑马文章,在视频里研究适合他的拉伸动作;从步频到心率,从配速到跑量,从热身到核心,从跑鞋到空顶帽。各个细节,他都不放过,而一次次的实战,也证明了这些努力是有效果的。

 

 

减重只是跑步顺带的事,他的体重从原来的74公斤减到了62公斤。我总问他,跑步的魅力在哪啊?那么冷的天,还要出门,这是什么动力?他总说,跑步会让人很畅快,确实是挺累的,可每当自己坚持到终点总会很有成就感;跑步也是孤独的,有时候天还没亮,跑道上只能听到自己“咚咚咚”的脚步声,会让自己格外清醒;跑步也让自己的心肺功能比原来好。

作为家属,我也总担心网上说跑步废膝盖、耗费体能太多,身体状况可能不如推崇“生命在于静止、乌龟更长寿”之类言论的人,所以也会有矛盾的时候,比如他想买跑鞋,我看到那一柜子的运动鞋就来气,心想属蜈蚣的也穿不了那么多鞋吧,什么训练鞋、竞速鞋、碳板鞋……再比如天寒地冻的日子也要去跑步,拉也拉不住,总是很担心。但是渐渐地,我看到他没有因为跑步疏忽了家庭、懈怠了工作,反而精神更好了,心态更乐观了,做事更沉稳了。

 

 

作为兰溪人,一年一次的兰马是值得好好备战的,家门口的赛事:熟悉的赛道、热情的亲朋好友、专业的保障团队、美味的补给……这些得天独厚的因素让我的家属在这次马拉松比赛中取得了他自己最好的半马成绩——1小时24分10秒,排名39名,兰溪籍排名第8。

 

从2015年到2024年,兰马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作为兰溪籍参赛选手的家属,我看到兰马越办越好,越办越有戏有味,赛道的优化,赛事规模的升级,赛后补给中兰溪美食的荟聚都让人拍手称快。

作为跑马者家属,我还没有一起动起来,也有可能一直都跑不了半马,但我慢慢的去了解马拉松,它的起源、它的规则、它的演变,正是看到马拉松带来的正能量,从反对到悄悄支持,不管是马拉松爱好者,还是他的家属,通过这个体育项目,感受到了坚持的意义,体会到了蜕变的惊喜,明白了目标的重要性,从中得到一些鼓舞和启示这就足够了。

人们常说“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没有人在一开始就能够预见整个赛程的艰辛和挑战。我们只能一步一步地向前跑,靠着自己的毅力和努力,才能够到达终点。”

 

 

能够坚持最后的都是美好的,值得期待,官方标语是“跑过兰溪更想你”,我的感受是“跑过兰溪更懂你”。

 

(作者:邱益惠)投稿

 

 

感谢以下官方合作伙伴

 

 

扫码关注

          翼迅体育公众号